溫情與守護:寧安高鐵背后的故事
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寧安高鐵,是鐵路建設者們沿著黃金水道長江落下的莊重手筆,她串起南京、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一顆顆城市明珠,展開了一幅幅關于文化關于歷史的生動畫卷,然而在這條被譽為“最有詩意”的線路背后,還有許多關于付出和守護的故事。
安慶大橋車間:“曬月亮”的守橋者
平均年齡32歲,只能在凌晨零點至四點對高鐵第一高橋——“安慶長江大橋”進行維護,在這群常常被戲稱位“曬月亮”的守橋者看來,自己的工作,不僅是在守護“最美高鐵”,也是在守護旅客的安全和幸福。
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是阜景鐵路的咽喉關隘,具有“跨度大”、“塔柱高”、“拉索長”、“基樁深”、“覆蓋淺”、“封底厚”、“單梁重”等特點,開建時有“世界同類鐵路橋梁斜拉索之最”、“世界已建成最大跨度鐵路橋梁”、“目前世界同類鐵路橋梁最高”之稱,維護起來難度空前。

“大橋主跨580米,主塔承臺面以上高度達210米,平臺以下鉆孔深度達143米,主橋采用雙塔六跨三索面連續梁鋼桁梁斜拉橋布置形式,是目前世界建成鐵路橋梁最大跨度大橋,深度已經接近鉆孔設備使用極限?!焙戏使斩吸h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延棣介紹,作為寧安城際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檢修有一套極為嚴格、步驟細致規范的專業程序,保證游客的安全和出行體驗,技術員需要提前一天帶上干糧和水進入大橋內,在下一個零點到四點—也就是“天窗”期間進行檢修作業。
“例行檢修期間,僅上下橋時間,車間技術員就需要花費四個小時,為了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工作人員要提前一天上橋,對橋梁上的螺栓等各種細節進行檢查?!避囬g主任郭建峰介紹,夜間登高作業是橋梁工作的特性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工作人員細致、有耐心,同時還要克服江風、雨雪等多重困難,遇到下雨天,濕透的工作服被刺骨的江風吹透,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
安全是高鐵檢修的永恒話題,“曬月亮的人”正以“精養一流大橋”的信念全力以赴守護著這座世界級的大橋和寧安城際鐵路的安全運行。
安慶火車站售票班組:用心擦亮“詩意高鐵”的第一窗口”
婉轉清麗的黃梅戲,弦歌高唱的徽班京劇,瑰麗的天柱山、秀美的菱湖、五千年文博園,“萬里長江第一塔”振風塔…這一切都讓這個被譽為“八省通津”的皖西南中心城市美名在外,2015年12月6日,寧安高鐵的開通運營,使安慶正式跨入高鐵時代,給“黃梅戲之鄉”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寧安高鐵開通后,安慶的日均客發由原先的1000人增加到6000人,售票張數由原先每人每月5000張,增加到每人每月15000張?!卑矐c火車站售票班組班組長、團支部書記彭晨介紹,面對翻倍的工作量,售票班組的22名女職工,以獨創的四清、五要、兩減少的“452”工作法,用心擦亮“詩意高鐵”的第一窗口”。
“‘四清’即全國鐵路示意圖清、全國所有到發車站車次清、售票代碼清、唱票找零清;‘五要’,即對待旅客要和氣、解答問題要耐心、面對旅客詢問要熱情、處理問題要恰當、核票要細心;‘兩減少’,即減少旅客投訴、減少售票差錯?!边@支平均年齡僅24歲的隊伍,在工作中不斷成長,漸漸摸索出一套適應安慶站特點的工作模式。
為了彌補缺乏工作經驗的短板,售票班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模擬大面積晚點、列車停運、網絡故障等多種突發事件,在應急演練中總結經驗,增強突發事件應對能力。2017年7月我國南方地區突降暴雨,安慶站部分列車停運,接到停運通知后,票房所有成員全部上崗,增設退票、改簽窗口,安排人員24小時輪崗,票房值班員在大廳組織排隊秩序,安撫旅客情緒,一切工作井然有序。僅7月3日一天,車站窗口累計退票4310張,改簽車票2721張,沒有發生一起旅客投訴。
彭晨介紹,為了提升工作質量,“工作中,大家結合安慶當地情況,自創‘取’、‘簽’、‘售’、‘退’工作口訣,新入路的大學生也主動請纓沖到了第一線,為票房注入新鮮力量?!?
合肥客運段:互動游戲傳播安徽文化
乘務人員佩戴著紅絲帶,在車廂內開展艾滋病知識有獎知識問答,并為乘車旅客系上紅絲帶,講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防治措施……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為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合肥客運段動車車隊在D5606次列車上,開展“攜手防艾”公益主題活動,讓旅客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有效預防艾滋病的措施,倡導有效防艾、正確“關艾”。

“我們希望通過提高服務質量,,讓旅客真正感受到‘如沐春風,皖美之旅’的溫情和關懷,讓路過安徽的人透過我們這扇窗看到的文化和美麗?!焙戏士瓦\段動車隊隊長張樹梅介紹,這種活動,他們已經舉辦不止一次?!俺藙杖藛T中有人是安慶人,唱的一手好黃梅,旅行過程中,她會與旅客進行對唱,增強互動的同時,讓旅客體會到寧安高鐵背后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為了打好特色牌,唱好文化戲,客運段乘務人員結合線路特色,時常開展諸如“戲說寧安”等系列活動,通過知識問答、文藝小分隊演出以及勞模見面會等有意義有趣味的活動,張樹梅表示,“借此,一是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同時豐富旅客旅途生活,將安徽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記者 陳欣然)